联系我们

再次上试压力区 坚持高抛不动摇

发布时间:2010-11-04 15:15:00

(模糊预测实战手稿收评)

 

2010年11月05 星期五(上午版)

【新情况说明】

消息面:(1)道指上涨了26.43点,报收11215.13点,涨幅0.24%。原油期货上涨了0.60美元,报收每85.09美元。黄金期货下跌了9.30美元,报收每盎司1348.10美元。(2)三套房公积金贷款叫停,二套房首付提至5成。成品油调价未改柴油紧张局面,多地出现油荒。2011年煤电谈判正式开闸,煤价每吨涨40元。(3)央企红利上缴比例确定提高,征收范围扩到1631家。中小板A股总市值减545亿,蒸发一个“盐湖钾肥”。河北将掀钢铁重组风暴,88家钢企变10家。(4)通胀预期依然存在,非制造业PMI连续4月超60%。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资源类钢铁公司受青睐。央美初裁中国输美铝型材倾销幅度59.31%,将收保证金。(5)世行建议中国再加息收紧货币,全年增速预期10%。美联储再启定量宽松金额6000亿美元,利率不变。巴总统誓削减债务以降低利率,印未来三月不加息。

今天东南亚9大股市情况:全线漂红,其中香港股市上涨了390点。

盘面方面:今天大盘高开高走,震荡上行,最高上行到了3087点,全日收于3086点,比上个交易日上涨了55点,涨幅为1.83%,上涨动量主要来自有色金属和资源类股的走强。两市仅164只股票下跌,盘面呈现普涨格局。两市盘中计算机,物联网,稀土永磁,太阳能和电子信息类股涨幅居前。两市共36只涨停,无股票跌停,两市成交量合计3915亿元,比上个交易日减少了275亿元,减少百分比约为6.56%,呈现价升量缩的态势。

外围股市和盘面都预示着大盘有反弹上涨的要求。抛开基本面和盘面变化,我们看模糊预测系统对大盘的分析。

【模糊视点】

外围方面,受美联储宣布重启量化宽松计划刺激,美股周三小幅收高,道琼斯指数报11215.13点,上涨0.24%,创自20089月以来最高收盘价;受此利好刺激,今天东南亚股市全线漂红,两市指数早市双双高开,随后在买盘跟进的推动下,最高上行到了3087点。 今天收取当头中阳线,已扫昨日的阴霾,看似要跌的大盘,今天又被强硬拉了回来。从模糊预测系统看,虽然大盘在上升周期中运行,但由于时间周期115的临近,大盘上行的压力在逐渐的增大。从112出现的高点,以及昨天的下跌和今天大盘的突然上涨,都是大盘明显理会时间周期115的结果。因为时间周期对大盘有助涨助跌的作用。操作上建议高抛不追涨原则。

最近在模糊预测网中提到:“从模糊预测理论看,深综指继续创了新高,大盘跳空后高开,再次上行至了3000点上方。大盘的下跌没能延续,说明在1026115,要走两波行情,“先下后上”,先下4个交易日,已经结束,目前运行在理论上的“后上”过程,“后上”可能会新高出现,所以接下来,我们向3100点上方做。”截止114,大盘最高上行到了3089点,从趋势来看,大盘还是在模糊预测系统定交的上涨周期中运行。在这里要注意一个时间周期115,理论上来说大盘这“后上”的上涨暂时只能持续至115附近。由于时间周期对大盘有拐点作用,所以,模糊预测系统从111就一直在模糊预测手稿中提示用户:“114日前持股为主,4日和5日建议见好就收,高抛空仓,并且提示用户在114日前,在大盘出现急跌时只找股池中有买点的票进场,方便日后解套”。

模糊预测系统定义上涨或下跌是以其趋势来说的,一旦确定大盘1029日后,大盘将在115日前走上涨周期时,不是说在这个时间周期大盘天天会涨,还是说大盘在以10292955点为低点向上看是大盘在不断的上行,只要不出现比2955更低的点位,就说明目前大盘在模糊系统所定义的上涨周期中运行,当大盘在上涨周期中运行时,根据模糊理论的操作策略就是低吸或持股为主,如113大盘在急跌时,很多人在恐慌时,但我们的用户按模糊预测系统提示的操作策略有计划的吸纳股票。从今天大盘收阳上涨的情况,证明我们的操作是正确的。过了115日后,我们要按计划,空仓休息几天等大盘趋势确定后再进场交易,长此以往坚持下来才能稳定赢利。

本文数据和案例引用的真实性,准确性,读者(包括手稿用户)如发现有误,欢迎来电指正。根据关键点和时间周期来操盘,证券市场就我一人运作,这种方法能战胜市场, 准确率能达90%,其他的纯预测博文的准确率难过50%,并且发现不对了就要止损。所以你们看到,为什么我发行手稿能成功发行下去,其他的分析师不能呢,因为很多人是普通的思维,陷入了主动预测市场的误区,准确率难过50%。我们的操作方案是,指数运行到什么点位,我该做什么,不主动去预测,被动的顺乎自然规律,准确率就高很多。迄今为止模糊预测系统在该领域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的唯一成功的先例。

 

 

(订阅证券界最便宜 也是最适用的手稿)

 

 

>>我要订阅电子手稿<<

 

浏览次数:
将本文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