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大盘暂时上突 上行空间有限

发布时间:2011-03-23 15:20:00

 

(模糊预测实战手稿收评)

 

   2011年03月24  星期四(上午版)

 

【新情况说明】

消息面:(1)道指下跌了17.90点,报收12018.63点,跌幅0.15%。原油期货上涨了1.69美元,报收每104.80美元。黄金期货上涨了1.30美元,报收每盎司1428.40美元。(2)温家宝:中国会放开对油价的价格控制。东京电力股价遭腰斩,中投日本投资可能遭巨亏。欧盟对中国陶瓷企业征73%惩罚关税,15%企业或倒闭。(3)国务院将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农业支持政策。地方密集拜会铁道部,期待高铁快跑热度不减。双汇整体上市受阻,或关停济源公司谢罪。(4)昨日三只创业板新股惨淡收场,N佳士及N福安首日更是遭受破发的尴尬局面。证监会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焦炭期货交易。证监会回应热点问题,新三板扩容将分两步推进。(5)世行预计日本重建需五年,重创汽车和电子产业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出炉,伦敦领衔香港续列第三。日本央行再向市场注资2万亿日元,累计达40万亿。

今天东南亚9大股市情况:除了香港,日本和南韩下跌外,其他股市全线漂红,其中香港股市下跌了54点。

盘面方面:今天大盘略微低开后震荡走高,最高上行到了2950点,全日收于2948点,比上个交易日上涨了29点,涨幅为1.00%,上涨动量主要来自银行和煤炭股的走强。两市盘中地产,智能电网,教育传媒和煤炭类股涨幅居前,黄金,酿酒食品和农业类股走势较弱。两市约86%的股票上涨,两市共17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两市成交量合计2408亿元,比上个交易日增加了305亿元,增加百分比约为14.50%,呈现价升量增的态势。

外围股市和盘面都预示着大盘有反弹上涨的要求。抛开基本面和盘面变化,我们看模糊预测系统对大盘的分析。

【模糊视点】

今天大盘在经过6个交易日的横盘整理后,有向上突破的迹象,目前最高上行到了2946点,但由于向上突时成交量始终不能放大,所以大盘在上行至2943附近,上方抛压比较大。从目前大盘的日K线看,大盘在3152850点形成了一个阶段性底部。这个底部发生的时间刚好发生在模糊预测系统提示的时间周期315,也就是大盘的实际形成的低点和理论值形成的底部在时间上是一致。由于时间周期的助跌作用,大盘在315盘中出现了异常暴跌,当时涌现了很多投资者的割肉盘,此时模糊预测手稿根据时间周期的拐作用,是提醒手稿用户买的,现在看来我们在315抄底是相当正确的。

从时间周期方面,模糊预测系统是及时抓住了315的暴跌,那么在什么低位买进更安全呢,模糊预测系统还从关键点方面提醒了手稿用户。315日中午手稿中提到:“今天是时间周期315,大盘在加速下跌,说明时间周期对大盘的助跌作用很明显。深综指也稳不住了,终于跌到了1286下方了,是一个好的加仓点。”实际情况,我们看到深综指在315最低下行到了1269点,理论上来说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加仓和买进。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我们从盘口也看到,每每深综指跌到1286下方后,都会被某股神秘的力量拉起。说明在关键点1286下方买进股票,赚钱的概率要大于亏钱的概率,试想一下,如果投资者不知道1286下方这个买点,相反在1286下方砍仓出局,是不是亏大了。如果深综指反弹至1300上方时再满仓追进去,是不是两边挨耳光。

316的模糊预测网中提到:“在时间周期方面,模糊预测系统认为,如果315的低点2850点发生在理论的时间周期值3个交易日之内,意味着大盘短时间内已见底,目前在走上涨周期,反弹可能出现,这时急跌可以低吸和持股。如果不在三个交易日之内,说明大盘反弹后还会下跌。目前这个时间周期对投资者操盘很重要,模糊预测手稿已提前公布了此时间周期,暂时仅供手稿用户参阅。”此段中提到的时间周期就是模糊预测系统提前在手稿告诉用户的是315。模糊预测系统提示的时间周期都是提前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前就会在手稿中告诉用户,订阅过我手稿有用户都知道,在时间周期和点位预测方面,从不放马后炮,所以为什么全国有这么多投资者相信我,订阅我的手稿或长期时间喜欢看我的博客,这是也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本文数据和案例引用的真实性,准确性,读者(包括手稿用户)如发现有误,欢迎来电指正。模糊理论作者黄箫认为,股市有时具有可预测性,有时不具有可预测性,可预测时就预测,不可预测时就不要预测,这时就可看大盘走势,因为大盘走势是有规律性,如遇到时间周期就会有拐点出现,遇到重要关键点就会回落或反弹。当大盘运行在不靠时间周期或不靠重要关键点时,就休息观望,通过休息观望来等待机会的出现。这就是中国证券市场上为什么只有笔者黄箫写电子手稿股民愿意出钱买,而其他的分析师写文章就是免费给股民看,股民都不愿意看的主要原因。迄今为止模糊预测系统在该领域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的唯一成功的先例。

 

浏览次数:
将本文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