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下跌速度减缓 等待底部确认

发布时间:2010-04-20 15:11:00
 

(模糊预测实战手稿收评)

 

2010年04月21 星期三(上午版)

【新情况说明】

消息面:(1)道指上涨了73.39点,报收11092.05点,涨幅0.67%。原油期货下跌了0.09美元,报收每82.31美元。黄金期货上涨了0.20美元,报收每盎司1137.70美元。(2)住建部深夜出重拳:认购后不得擅自改购房者姓名,开发商不得发放VIP卡收定金。钢价冲高回落,疯狂矿价随时见顶。应对极端异常气候,国务院出七大政策扶农。(3)中石化汽油门影响上万汽车,损失超千万。中方提供200亿美元贷款,换取与委内瑞拉石油合作。国家电网预计在2020年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4)本周6新股冻资或逾8000亿,23亿股限售股解禁。重庆特别房产消费税方案已获批,买豪宅须要缴税。骤增2.5倍,融券交易“爆量”。(5)美国证交会控告高盛杀一儆百,美林也涉同类隐瞒。巴菲特账面因高盛损失10亿,罗杰斯:股市将跌20%。玻利维亚外长痛斥日本公司在南美洲掠夺矿产资源。

今天东南亚9大股市情况:除了日本下跌外,其他股市全线漂红,其中香港股市上涨了218点。

盘面方面:今天大盘最低下行到了2941点,随后在昨天收盘价一线震荡整理,盘中有涨有跌,临收盘时,大盘小幅反弹,全日最终收于2979点,比上个交易日仅下跌了1点,跌幅约为0.03%。两市盘中医药,电子信息,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类股涨幅居前,地产,券商,钢铁,电器和期货类跌幅居前,两市约64%的股票上涨,共16只股票涨停,7只股票跌停,两市成交量合计2309亿元,比上个交易日减少了476亿元,减少百分比约为17%,呈现价跌量缩的态势。

外围股市和盘面都预示着大盘有反弹上涨的要求。抛开基本面和盘面变化,我们看模糊预测系统对大盘的分析。

【模糊视点】

今日早盘,资本市场普遍反弹。高盛股价的初步止跌以及美元指数阶段性反弹的遇阻迹象提升了投资热钱的风险偏好,资金转而回流风险资产的情形愈发明显,受此影响,昨晚美股和今天开盘的东南亚股市出现了止跌反弹的格局。深沪股票市场,承接昨日惯性,股指小幅高开后有所走低,但幅度不大,随后股指展开反弹,最终以阴十字星报收。对于大盘再次跌破3000点,重回二时代?在326的模糊测网中有这样一段话曾作过预测,现引用过来供大家参考。原文:“大盘是否从此反弹,就不会再跌破3000点了?从模糊预测系统,跌破3000点也是迟早的事。”所以,对于这次大盘跌破3000点,也是与这一预测相吻合的。

在时间周期方面,模糊预测系统把415的高点3181点,作为一个拐点向下看,大盘目前在下跌周期中运行,沪指大盘已连破31003000点两个整数关口,向下寻求支撑。目前最低下行到了2941点。目前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大盘的底部在何处?模糊理论认为,大盘的要形成底部区域,必须要等415日后的一个时间周期的到来,到了此时间周期,大盘就要进行上涨周期,此时持股和进场,赚钱的概率要大于亏钱的概率。根据通常规律,在离理论时间周期到来的前三个交易日之内,此时往往是指数即将要到达底部的区域的间,在此三个交易日之内要选好股票在关键点下方果断布仓,然后过三个交易日就进入盈利赚钱的周期,在这样的时间内进场,理论上至少会赚10%以上的利润。

在利用模糊预测系统时间周期分析大盘时,常遇到当时间周期来临时,是投资者极度乐观和悲观的时候,如最近提到的时间周期415,当时由于大盘在413出现止跌反弹的长阳,很多人认为,大盘要上到3200点上方,并且要在3200上方迎接股指期货的到来,同时,各大网站的知名博客和电视台的分析师都在说大盘还要涨。但事实上,大盘遇到时间周期415,只在3177上方的3181点就止步了,然后调头向下,一跌就是近250点,已连跌了4个交易日。所以说光凭盘面变化和基本面来分析市场,是很难判断准确大盘的实际走势的。而模糊系统从时间周期方面来分析大盘,却能及时的点出大盘的顶部或底部所在位置。从而为手稿用户回避风险,增加赚钱概率,提供科学的理论数量依据。

本文数据和案例引用的真实性,准确性,读者(包括手稿用户)如发现有误,欢迎来电指正。有人在问老师为什么能成功发行电子手稿,并且使用电子手稿的用户都说手稿好呢?主因如下:第一个原因,老师在分析大盘方面,比其他的分析师准确率要高,稳定性要好,并能说到指数的具体点位及转折时间。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老师发明的模糊预测系统能计算任何一只股票的买点和卖点,跟着上面的提示布仓,一定赚。实践反复证明,模糊预测实战手稿是很贴近市场,贴近股民,是一定能给股民带来福音的。同时,价格便宜(除了的手稿使用费外,不会多收用户一分钱),普通散户也能接受。很多股民从此就成了模糊预测电子手稿的忠实读者。

 

(订阅证券界最便宜 也是最适用的手稿)

 

>>我要订阅电子手稿<<

浏览次数:
将本文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