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1800点岌岌可危 是拥抱还是再见

发布时间:2008-10-24 16:02:00

(股票权证类报刊收评)

20081027  星期一(上午版)

【新情况说明】

消息面:(1)道指上涨了172.04点,涨幅为2.02%。原油期货有所反弹,报收每桶67.84美元,上涨了1.09美元。黄金期货盘中跌破每盎司700美元,最终收于每盎司714.70美元,跌20.50美元。(2)三季度基金亏损2749.18亿元,偏股基金仓位创新低。(3)房贷新政“落地” 银行急拟细则。(4)首批融资融券试点4-5 资本金短缺致中金缺席。(5)亚欧今日掀“头脑风暴” 可能再设亚欧基金救市。

今天东南亚9大股市情况,股市全线漂绿,其中香港股市下跌了1142点。

盘面方面:今天大盘冲高回落,振荡下行,最终收于1839点,比上个交易日下跌了35点,跌幅约为1.92%。盘中杀跌动量,主要来自中国石油和银行股的走弱,最终收于1839点,比上个交易日下跌了35点,跌幅约为1.92%。盘中建材,医药和航天军工类股票表现较强,但到下午收盘时也有回调的迹象。旅游,银行和地产股跌幅居前。两市约76%的股票下跌,10只涨停,6只跌停,两市成交量合计451亿元,比上个交易日减少了24亿元,减少百分比约为5%,呈价跌量缩的态势。

外围股市和盘面都预示着大盘还有回调的要求,抛开基本面和盘面变化,我们看模糊预测系统对大盘的分析。

【模糊视点】

昨天收盘走的好好的大盘,今天开盘后,仅把昨天的最高点1879点,推高到1888点,随后就在银行股和中国石油的带动下,振荡下行,跌破了昨日的最低点1828点,最低下探至1825点,目前收于1839点。而消息面上利好多多,如美股涨了,房贷新政出了,小产权房被禁止建造了,业绩预增也出来了等。但依然没有阻止大盘向1800点靠近。从盘口观察,1800点已岌岌可危。到底大盘何处何从,我们看模糊预测系统的解释。

截止1024日,大盘已连续两天收盘站在1890下方,从K线组合看,大盘有在1900下方构筑双底之势,构筑双底后,是不是跌势就此止步了,回答是否定的。在1010日的网站上提到:“大盘如果跌破1900点,就会在日K线形态上形成双底,按模糊理论的观点,双底不是底,这就意会着大盘有跌破1802点存在理论上的可行。”在1021日的网站上补充为:“日K线图上显示,大盘于1016日和17日两次靠近1900点时出现了多方顽强的抵抗,并于1020日第三次逼近1900点时,跌破了1900点,最低下到了1890点,也就是破了1900点,所以1802点这个位,在大盘再次靠近1800点时应是岌岌可危。”虽然大盘1020日跌破1890后,随后于1021日最高反弹到1996点,但还是没有逃脱,模糊预测系统覆予股市本身的运行规律。接下来的4个交易日的回调,目前大盘最低已到了1825点,离918日的最低点1802点仅差23点了。行情的实际运行结果最终是不是模糊预测系统描述的这样,我们拭目以待未来行情的检验。在这里要补充的是,模糊预测系统说大盘第二次在1800点筑底产生一波大行情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否产生小行情,模糊预测系统对这个没有准确的定义。

从时间上来说,1023日是大盘继1020日的另一个时间之窗,也就是周四。根据模糊理论,大盘遇时间周期要在K线图上形成一个明显的K线拐点。时间之窗到来的时候,通常大盘会出现异常情况,如暴涨暴跌。也就是说时间之窗对大盘有助涨助跌的作用。暴涨是加速形成顶部,暴跌加速形成底部。而最近两个交易日,如1022日大盘跌幅达3.2%1023日又跳空下行,这些迹象说明,大盘已经出现异常了,如果此时知道时间之窗在此附近的话,十有八九大盘有形成拐点的必要。未来行情走势是否会让大盘在1023日附近形成拐点,我们期待未来行情的检验。

在关键点方面,模糊预测系统在1021日的报刊中提到深综指500点就是比较重要的关键点,在那里我们提示到了一个买点,实际情况,我们看到深综指1023日下探的最低点500点就是与关键点一致,随后出现了17点的反弹,给我们盘中带来了超过5%利润。1024日深综指在冲关520未果调头向下,最低下到501点,离关键点仅差1点,就止跌回稳收在505点。这个活生生的案例说明,模糊预测系统提示的关键点是准确而科学的。这些方法用在指数上适用,用在个股上也同样适用。模糊预测系统在对某只股示提示入场点离场点时,往往是该只股票波动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准确度往往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不管大盘走势如何怪异,我永远都相信“自然法则是驱动这个市场的主要动力”。我相信江恩曾说过的这句话:“他的每个预测是根据数学原则推算。若有充足的资讯,他能根据周期理论,古老数学和几何预测即将到来的事件。在他的头脑,所有事件乃根据数学原则发展出来。”

(订阅证券界最便宜的报刊  也是最适用的报刊)  

 我要订阅电子报刊

 

浏览次数:
将本文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