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模糊预测系统最新股市战况(七十一)

发布时间:2012-09-08 00:00:00

本栏目所有的记录均是直接从黄箫模糊预测手稿原稿中摘录下来的,所提供每个数据都有第三方存档的原稿为证,不存在任何虚假宣传。本网站摘录的07年证券报上刊登的文章,手上有当年的报纸为证;08年开始至今的文章,电脑上存有原稿,同时用户手上有相应的电子手稿可以与我们存档的原稿相互佐证。

 

356521的模糊预测网中提到:“这次大盘下行已遇到时间周期521的拐点作用,目前看大盘是否理会时间周期521的作用,最终确定其是否在目前的低点附近形成底部。操作上,买错了也要买。”截止601,大盘已明显理会521的拐点作用,在最高反弹至2378后,又回落到了2330下方,最低下行到了2309点,随后的反弹又很快收复了2330点,目前又来到了2393点,创出了本轮反弹以来的最高点。所以从目前K线看,2330一线形成底部是可能的。回过头来看K线,当大盘在525趋向下时,看淡后市的机构和投资者特别多,但模糊预测系统提示手稿用户在2330下方一定要坚持低吸原则,大盘不会出现大跌,相反随时有反弹出现。从最近连续两个交易日大盘大幅反弹收阳来看,模糊预测系统这次抄底又成功了。

357从时间周期来看,大盘要止跌必须要待时间周期出现,时间周期出现时大盘自然就会止跌,时间周期来临时往往会有助跌作用,所以在时间周期附近往往是盘面出现急跌也是投资者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此时很多人很看淡后市并且不敢入市,但知道模糊理论的人就清楚,大盘底部就在面前,在时间周附近买入是相当安全和赚钱最快的。模糊预测系统提示的6月份第一个时间周期就是68,日K线显示大盘在6768均出现急跌,这就是时间周期的助跌作用所致。而长阴的出现使很多技术派人士很看淡后市,所以6768看跌的人很多。而时间周期助跌作用后,马上就有拐点出现,所以611大盘突然止跌反弹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在67晚的央行开始三年来的首度降息,刚好从68开始下调存贷款利率,这一人为因素又在不自觉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可见模糊预测系统提示时间周期的正确性往往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358 7月底大盘连续下跌,并且不断在创新低,有人问底部在那里?是否具备拐点出现的条件?模糊理论认为,大盘要出现拐点,必须看模糊预测系统提示的时间周期,因为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大盘的出现低点的位置一定是模糊预测系统提示的时周期附近,最多不超过三个交易日。模糊预测系统最近提示的时间周期就是727,从大盘27日,30日和31日的走势来看,目前的最低点2100点出现在731,刚好与时间周期理论值727相差两个交易日。从81大盘没有再创新低,还是震荡上行,最高已上行到了2175点的情况来看,大盘在727附近的拐点已初露雏形。操作上在时间周期附近,不要杀跌,相反顺势低吸,赚钱的概率更大一些。截止89,大盘的走势正如模糊预测所说的那么运行。相比之下,模糊预测系统比其他预测工具可靠性要高很多。

359从关键点来看,这次大盘上行遇到关键点2160后,由于大盘出现了上行变缓的迹象,模糊预测系统认为,大盘会在2160附近展开震荡,关于这点在87的收评中我们就在标准题给投资者提示了,当时大盘很强劲,很多人认为大盘还会延续上涨,暂时不会调头,但813的这根长阴,足以让这些人相信凭盘感预测股市是很难预测对大盘的,但验证了模糊预测对股市预测的准确性,所以在大盘冲过2160后,模糊预测系统第一时间提示自己的手稿用户不要追涨,对于重仓满仓的一定要高抛,赚了这个钱再说,如果不赚,这些纸上财富过几天就不是你的了,这些白字黑字的提醒,让自己的手稿用户把纸上的利润及时转变成了自己口袋的财富。同时从这里看,大盘这次只所以下行,主要还是受关键点2160的拖累,当然还有一点,特训用户可以通过模糊预测提示的时间周期的算法,可以推断出810这有个时间周期在此压制大盘的上行,盘面上反映89出现过急涨,预示着情况不妙。

360从模糊预测系统看,由于大盘的最低点2089点发生在时间周期820的当天,所以,理论上还有被跌破的可能,因此大盘在2089附近还会有反复。827大盘在跌破2100点后,随后加速下行跌破了2089点,最低下行到了2029点。所以27日大盘破位下行,有理论上的可行。破位下行后,要出现止跌反弹,就要等820下一个时间周期的到来,如果在未来三个交易日之内有时间周期出现,大盘短时间内不会太坏,因为大盘急跌后就会有反弹出现。模糊预测系统在两个星期前提示的这个时间周期就是829,从盘面来看,大盘在830出现了急跌,应当是时间周期829的助跌作用所致。助跌过后应当很快有拐点出现,所以接下来几个交易日就是做大盘的拐点时间,我们期待奇迹出现。截止97,大盘终于在97这天,在多利重好刺激下,快速反弹上涨,收复了2100点,最高上行到了2145点。所以大盘最近的走势最终还是验证了模糊理论正确性。

 

浏览次数:
将本文分享至: